江戶幕府→明治維新→明治天皇


明治天皇自幕府取得政權後,將其政治、經濟、文教、外交等各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。

明治二年(1868),明治天皇遷都江戶,並改名爲東京。
明治二十二年(1889) 2月11日,頒佈《大日本帝國憲法》(即《明治憲法》),明定天皇具有治理國家的權力,帝國議會、內閣、法院都置於天皇的統治之下。自此,日本國力逐漸強大,後來在明治二十八年(1895)「甲午戰爭」中擊敗大清北洋艦隊,成功掠奪包括台灣、澎湖、金門、馬祖、琉球等太平洋群島;在「日俄戰爭」中殲滅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,從此成爲帝國主義的列強之一。這段期間,不遠處的中國也隨即開始了孫中山先生的十一次革命,最後終在西元1911年,歷經了數百位革命烈士的犧牲後,辛亥革命成功,即明治44年,滿清滅亡民國成立;而世界另一端的歐洲大陸,亦在大正三年(1914) 開始了史上空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。

明治時代 1867~1912,在位44年。


大正天皇時代→ 昭和天皇時代

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步相比,大正天皇時代被稱爲『不幸的大正』。

原為嘉仁親王的他是明治天皇唯一得以存活下來的兒子,明治天皇過世後,以皇太子身份繼位。
隨後,以《易經》中的 "大亨以正,天之道也" 改元「大正」。

由於明治維新帶來的新氣象,再加上當時歐洲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,由歐美來到日本投資的外商不下少數,因而造就了日本經濟的一片榮景,戰爭結束後,民主氣息濃厚,使得那段時間被稱之為『大正之春』。可惜,大正天皇在位15年,政績遠不如明治,加上關東大地震的天災,而且他一生爲腦病所困,大正十年(1921),被迫讓權,由裕仁親王攝政。五年後,他因腦疾過世,享年48歲。


西元1926年,已攝政五年之久的裕仁親王登基, 年號「昭和」。
昭和時代前20年,對於中國、朝鮮、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的人民來說是黑暗的20年。

由於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與擴張,以致於滿州以及殖民地台灣、朝鮮的抗日運動也愈演愈烈。1931年日本關東軍製造「滿州事變」;1937年因在北京郊外的盧溝橋與國民軍發生衝突的盧溝橋事件,此為中日戰爭爆發的禍端起源,同年12月日軍占領南京,殺害了包括非士兵的老弱婦孺,而引起震驚全球的南京大屠殺,史上著名的中日八年抗戰就此開始 …
這一時期不僅是中國、朝鮮、東南亞及太平洋等地區的人民備受最多深重的災難與傷痛的時期,亦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和困難、羞恥與悲怨,為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係史上最為黑暗的時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issMonki521 的頭像
    MissMonki521

    AB雙子阿姊猴的異想世界

    MissMonki5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